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收錄專題 | 光伏產業分析 | 光伏發電裝機容量_光伏逆變器出貨量】
2022年,在全球旺盛的市場需求下,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火熱,相關企業紛紛發布業績預喜“成績單”。
記者梳理多家光伏上市公司年度業績預告發現,超七成以上企業實現盈利。其中,硅料、硅片環節業績“暴漲”,電池片、組件環節少部分企業出現虧損,但整體業績呈上升趨勢。
TrendForce集邦咨詢新能源部總監王健分析,2022年硅料持續性供不應求,價格一路上漲,攫取了光伏產業鏈中絕大部分利潤;硅片競爭格局較好,成本轉嫁能力較強,利潤也較為可觀;電池片處于中間環節,受上游硅片及下游組件影響,議價能力較弱,利潤空間逐漸壓縮,但2022年末受電池片供應緊張影響,電池片利潤逐步修復;組件環節受需求持續高增影響,營收不斷創下新高。
上游業績上漲,硅料企業最佳
光伏制造產業鏈主要分為硅料、硅片、電池片和組件四個環節。2022年,受益于硅料價格的持續上漲和下游需求的高速增長,硅料企業業績增長強勁,成為光伏產業鏈最“吸金”的環節。
圖片來源:集邦咨詢
數據顯示,多家硅料企業2022年業績預增翻倍,部分企業漲幅超過兩倍。
通威股份預計2022年實現凈利潤為252億元至272億元,同比增長207%~231%;大全能源公告,預計2022年凈利潤為190億元到192億元,同比增長231.94%到235.44%;新特能源預計2022年凈利潤不少于130億元,增幅超1.6倍。
對于業績大增的原因,硅料廠商無一例外都指向硅料量價齊升。
通威股份表示,受益于光伏行業持續快速發展,2022年高純晶硅需求旺盛。公司高純晶硅產線持續滿負荷運行,各項生產指標進一步優化,新項目快速投產達產,產量和利潤同比實現大幅增長。
大全能源則稱,全球整體光伏產品需求保持旺盛。光伏產業其他環節擴產提速,高純多晶硅料環節整體依然供應緊缺,造成硅料價格持續上漲。公司前期的擴產戰略效應在報告期內逐步體現。報告期內,公司持續滿負荷生產,產銷量均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因此主營業務收入和毛利大幅增加,實現業績顯著增長。
硅片企業利潤增長幅度雖不及硅料企業猛烈,但也保持著高景氣度。
TCL中環在產能加速提升、產品結構優化升級、生產制造效率不斷提高的情況下,2022年凈利潤預增63.79%~76.20%,實現66億元至71億元;隆基綠能受益于硅片和組件銷售的量價齊升,預計2022年度凈利潤145億元至155億元,同比增加60%~71%;雙良節能憑借大尺寸單晶硅片項目的迅速推進、光伏硅片產品受到客戶普遍認可,預計2022年度實現凈利潤9.5億元至10.5億元,同比增長206.32%~238.57%。
上游環節的高景氣,也拉動了光伏設備企業利潤的增長。例如,高測股份受益于旺盛的市場需求,硅片切割設備銷售高增。公司預計全年凈利潤為 7.6 億元至 8.2 億元,同比增長340.09%~374.83%,暫列光伏上市公司年報預告凈利潤增幅之首。
電池片、組件環節迎來利潤修復
2022年,在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的情況下,電池片和組件企業兩頭承壓,但這一情況同比2021年得到明顯改善,多數企業業績漲幅喜人。
晶澳科技預計實現凈利潤48億元至56億元,同比增長135.45%~174.69%;天合光能預計實現凈利潤34.22億元至40.18億元,同比增加89.69%~122.68%;晶科能源預計凈利潤26.6億元至29.6億元,同比增長133.05%~159.33%。
愛旭股份、億晶光電、鈞達股份實現扭虧為盈。愛旭股份預計 2022 年度凈利潤 21.1 億元至 25.1 億元。在 2021 年,愛旭股份電池片出貨量排名居全球第二,但因硅料供應緊張,硅片價格上漲等多重因素,凈利潤虧損1.26億元。對于扭虧為盈,愛旭股份稱,2022年全球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光伏行業實現了較快發展,太陽能電池片市場需求快速增長,產品市場銷售價格持續上升,由此帶來公司電池銷量以及營業收入的大幅增長。
億晶光電在2019至2021年連續三年虧損,但預計 2022 年實現凈利潤 1.25 億元至 1.5 億元。億晶光電表示,實現扭虧為盈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秉持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并舉的銷售戰略,太陽能組件銷售量及毛利率較上年同期均有大幅增長。
對此,王健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2022年全球光伏產業較快發展,帶動太陽能電池片需求提升,同時硅料供應瓶頸使得下游產品銷售價格持續提升,電池片環節實現了量價齊升;各公司在積極開拓市場的同時,也在持續加強供應鏈布局,應對產業鏈變化靈活調整采購經營策略,積極淘汰落后產能,持續降低產品成本,抓住N型技術機遇,推出相關產品,新技術紅利初現。
然而,和一線電池、組件廠商不同,海外訂單有限的中小企業承接上游漲價壓力的能力較差,部分企業業績出現虧損。
愛康科技預計凈利潤為負值。該公司表示,雖然公司在手訂單、銷售等均大幅增加,但是硅料、電池等上游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并維持高位,公司新簽訂單無法提前預計原材料價格波動的影響,導致公司部分訂單銷售價格和成本倒掛,嚴重影響了公司產品訂單毛利,致公司形成了經營虧損。
江蘇中利預計2022年全年虧損7.58億元至9.83億元,原因包括光伏電池片和組件的主要原材料硅料緊缺且價格比去年同期平均上漲約26%,導致公司前期簽訂并履行的訂單采購成本增加,毛利率下降。不過,與2021年凈虧損38.66億元相比,江蘇中利2022年虧損已大幅減少。
逆變器企業普遍高增長
在行業向好的背景下,“光儲融合”的趨勢也令多家逆變器企業利潤大幅增長。據東方證券研報統計,截至2022年年末,A股上市企業主營業務中包含的逆變器上市企業共有10家。記者梳理發現,在這10家企業中,除去未發布預告的3家企業和硅料龍頭特變電工,其余6家企業凈利潤全部迎來翻倍式增長。
6家逆變器2022業績預告
數據來源:Wind
陽光電源預計2022年度實現營收390億元至420億元,同比增長62%~74%;凈利潤32億元至38億元,同比增長102%~140%。昱能科技2022年預計實現凈利潤3.4億元至3.8億元,同比增長230%~269%。德業股份預計凈利潤同比預增151%~168%。
“全球市場增量空間廣闊”成為逆變器企業業績爆發的主要原因。陽光能源稱,在全球新能源市場快速增長的背景下,公司抓住機遇,持續加強研發創新,深耕全球市場,全球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昱能科技表示,報告期內,全球范圍內分布式光伏發電呈現出持續的高增長預期,在此基礎上,公司堅持開展全球化業務布局,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由此帶動本期業績較上年大幅增長。
在廣發證券電芯分析師張芷菡看來,逆變器企業業績大漲源于海外需求大爆發,市場需求增速大于供給,行業量價齊升,進而帶動了盈利水平暴增。她預計,受益全球光伏分布式和集中式裝機市場的爆發,2023年光伏逆變器市場還將持續增長。
行業景氣度有望延續
隨著供給放量,2023年硅料將迎來降價周期,業內普遍認為,隨著上游跌價帶來的產業鏈降本,光伏裝機需求或將爆發,行業景氣度有望持續。
隆基綠能集中式業務中心高級經理方剛預測,2023年全球裝機預計或超400GW。協鑫科技助理副總裁宋昊表示,2023年,我國光伏行業或將迎來新增裝機百吉瓦時代。
近日,多家光伏企業也密集發布擴產計劃,側面展示其對市場需求的看好。
大全能源規劃在2023年內將20萬噸多晶硅項目建成投產;隆基綠能在陜西投建年產100GW單晶硅片項目及年產50GW單晶電池項目;晶澳科技擬在鄂爾多斯市建設光伏全產業鏈低碳產業園項目。
王健預測,2023年,光伏產業鏈各環節利潤將迎來再分配過程。因硅料產能的持續釋放,硅料供應充足,盈利水平將回歸至合理水平;硅片競爭格局加劇,利潤或將微幅下滑;電池片盈利將得到大幅修復,電池片新技術紅利加速釋放,大尺寸P型電池片供應緊張,也將增厚電池片環節利潤;需求刺激下組件企業盈利有望持續修復。
作者:張維佳 來源:中國電子報、電子信息產業網
本文為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侵權,請權利人與本站聯系,本站經核實后予以修改或刪除。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